双轴伺服系统的 “狗点定位”(通常指精准点位定位控制,如固定点位的往复运动或多点位循环控制)需要通过 PLC 或运动控制器实现位置指令发送、伺服参数配置和运动逻辑编程。以下是基于 PLC 控制的双轴伺服点位定位实现步骤及示例:
一、硬件组成
二、伺服驱动器参数配置(以台达 ASD-A2 为例)
三、PLC 编程逻辑(以三菱 FX5U 为例)
1. 轴初始化与原点回归
梯形图
// 轴1初始化 LD M8000 PLS_INIT S100 K1 // S100=轴1参数区,K1=轴号1 // 设置脉冲输出模式:Y0=脉冲,Y1=方向 MOV K1 D100 // D100=脉冲输出口(Y0) MOV K2 D101 // D101=方向输出口(Y1) PLS_CFG S100 D100 // 配置轴1参数 // 轴1原点回归(触发X0开始) LD X0 PLS_HOME S100 K1 // K1=原点回归模式(近点DOG) STL S10 PLS_HOME_DONE S100 // 原点回归完成 SET M10 // M10=轴1原点完成标志 RET // 轴2初始化(同理,使用Y2=脉冲,Y3=方向) ...2. 点位定位控制(多位置循环)
定义目标位置寄存器(单位:脉冲):
梯形图
// 轴1运动到位置1(触发X1) LD X1 AND M10 // 确保原点完成 PLS_MOVE S100 D200 K10000 // D200=目标位置,K10000=速度(脉冲/秒) // 轴1到达位置1后,轴2运动到位置1 STL S20 PLS_MOVE_DONE S100 // 轴1到位 PLS_MOVE S200 D300 K8000 // 轴2运动 SET S21 RET // 双轴到达后,延迟1秒循环 STL S21 PLS_MOVE_DONE S200 // 轴2到位 TON T0 K100 // 1秒延时 STL T0 RST S20 S21 // 复位状态 SET S30 // 进入下一位置循环 RET
四、关键参数与调试技巧
五、常见问题解决
通过以上步骤,可实现双轴伺服系统的精准点位定位控制。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机械负载特性(惯量、速度)调整伺服增益和运动参数,建议使用伺服调试软件(如台达 ASDA-Soft)进行动态响应优化。